当前位置:首页  »  栏目  »  专题报道
世界生态农业之源——8000年前的磁山农业文化
时间:2021-03-08来源:媒体与法 阅读:10

   本网讯(通讯员:张海江)磁山文化遗址位于太行山东麓,河北省武安市磁山村东南1公里的台地上,总面积14万平方米。分上下(即早晚)两个文化层。它的年代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炭—14测定的数据今8000多年,亦即伏羲神农时代,这个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文化遗址,遗址的发现,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早期研究的空白,是我国北方重要原始的文化类型。磁山文化真实地记录了八千多年前,磁山先民劳动、生活的情景。其文明进步的发展程度举世罕见。为研究原始社会气候、环境、生产、生活方式等多种学术问题提供了大量的史料。磁山文化对远古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价值颇高,为此,中国社会科学院命名为“磁山文化”。1988年,国务院国发5号文件公布磁山文化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 

    磁山文化于1972年被发现,后经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多次科学地挖掘,揭露面积约五千多平方米。遗址中发现了贮存粮食的窖穴及腐烂的粟谷。用于农业生产的石斧、石铲、石镰,加工粮食的石磨盘、石磨棒。渔猎工具网梭、骨镞、箭头、鱼鳔等。人们居住的半地穴式残迹和猪、狗、鸡等家畜、家禽遗骸。出土文物特点,有以鸟头形支和大口直腹平底盂为代表的陶器群,有短足的石磨盘和圆柱状的石磨棒为代表的石器群。其中打制和打磨兼制的比较多,体现了磁山文化的原始面貌。磁山遗址粟的出土,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,其规模之大,数量之多,实属罕见,粟遗物的发现修正了国际专家认为粟起源于埃及印度的论点,把我国植粟年代上溯了2.000年,磁山文化向世人宣告:中国磁山才是粟的发源地。在这里先后发掘出88个储粮窖穴,库存已炭化的粟共约14万斤。说明至少在七八千年以前,粟黍一类的耐旱作物已在这里广泛耕种,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农耕文化,在出土文物中,家鸡的养殖,核桃的栽培,亦堪称世界之最。这充分说明早在八千前,我们的祖先就已饲养家禽、家畜,并从事渔猎、采集等活动,过着定居生活。总之,当时的农业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。磁山先民已是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一支最强大的部落,磁山文化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——告别饮血茹毛旧时代,开创了种谷养畜的新纪元。

 

    磁山遗址是以农业为主,家畜饲养作为副业而存在的农牧业结合的经济类型。家畜饲养依赖于农业,是以农业的一定发展为前提的。原始农业为原始畜牧业提供繁养基地和饲料来源,形成经济上的主从关系,磁山遗址出土了猪、狗等家畜和家鸡骨骸,以猪骨数量为最多。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家猪、家鸡地点之一。当时的磁山人就利用了生物界中间互利共生的关系,大量的粟米除人食用以外,可以养猪,猪肉可供人食用,粟秸为猪垫圈,猪粪和秸肥(秸杆也可就地燃烧作为草木灰肥料)又可作为粟的肥料。这种相互依赖,彼此有利的做法直到现在仍在延用。

   

责任编辑:媒体与法

主办:媒体与法  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 :媒体与法.中国   陇ICP备17004562号-2 

热线电话:17601066608       17056000026